在基金、券商退薪、降薪被热议之际,银行也再次成为金融业降薪话题的焦点。近日,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说法称,建设银行将进行大规模降薪,总部员工降薪至少10%,高管薪酬降幅可能更大,多数子公司减薪幅度高于总行配资杠杆十倍,但表现较优的业务降幅限制在个位数。
与此同时,网络上流传着民生银行北京等部分地区分行已降薪40%、年底前降薪至50%的消息,同期被传降薪的还有另外一家国有大行。这也是自5月平安银行传出“降薪”消息之后,银行业的薪酬变化再度引发广泛关注。
社交媒体上,不少网友围绕上述传言展开讨论,部分自称是上述银行员工的网友直言已经“被降薪”。不过,对于上述消息,第一财经记者未从相关国有大行方面得到确认,有大行内部人士表示已经关注到相关说法,不过该行一位省分行人士称还没有听说“降薪”,北京地区部分基层工作人员也表示暂未听说相关消息。民生银行内部人士则表示,相关传言为不实消息,但同时强调经营压力下降本增效是大势所趋。
有金融业人士对记者表示,当前银行业并没有普遍性降薪,社交媒体上“晒”降薪的多为年轻的一线银行员工,不具有普遍性。不过,多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,行业降薪已经是大家预期中的趋势,一方面是经营压力带来降本增效的迫切性增加,另一方面是金融系统高薪现象整体面临调整压力。
今年以来,部分银行已开始强调降本增效的迫切性。以国有大行为例,建设银行管理层多次公开表示要摒弃规模情节。据媒体报道,6月下旬召开的建行股东大会上,该行新任行长张毅就表示,下半年建行将持续深化挖潜增收、降本增效,努力提升经营质效,保持经营发展和盈利平稳态势,着力做好增收、节支、控险等重点工作,以保持财务指标的市场优势。
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,在关注各商业银行整体薪酬策略之外,也要客观看待银行员工薪酬调整背后的薪酬结构变迁。近年来,银行员工的基本工资比重在下降,绩效薪酬比重在上升,且不同部门间、不同分支行间的差距在扩大。而且,随着薪酬制度的完善,银行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普遍加大延期支付力度,这也是部分员工当期收入有所减少的原因之一。
他同时强调,银行作为金融企业,薪酬总量与经营业绩挂钩较为紧密,变化因行而异、因人而异。在银行业利润增速有所走低、资产质量面临压力等背景下,银行员工薪酬水平受到影响在所难免,这并非银行业特有现象。如果未来银行业绩向好,员工薪酬也将保持基本稳定,但不同银行之间差异还会拉大。
有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,在营收负增长环境下,银行业的人员成本管控压力的确有所增大,管理费用增加是上市银行拨备前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的一个原因。而早自去年开始,股份行就已经开始压降开支。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多数上市银行管理费用同比增速较去年呈下降趋势,其中区域性银行下降最为明显,其次是股份行、国有大行。
具体到职工薪酬,按照人均薪酬=(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-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+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)/((期初员工总数+期末员工总数)/2)计算,Wind统计数据显示,去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中,有22家人均薪酬同比增加,20家人均薪酬同比下降,下降家数比上年的16家增加了4家,且整体降幅扩大。
其中,去年人均薪酬降幅较大的包括上海银行、长沙银行、杭州银行、南京银行等城商行,也有平安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光大银行、兴业银行、招商银行、民生银行、浙商银行等股份行,其中有3家城商行降幅超过10%。国有大行中,仅建设银行人均薪酬同比下滑,降幅约为1.65%。
从人均薪酬绝对值来看,国有大行相较于股份行、城农商行整体更低,去年除交通银行人均薪酬在40万元以上,其余五大行人均薪酬普遍在36万元以下,排名较为靠后;人均薪酬50万元以上的上市银行主要为城商行、股份行,去年有江苏银行、中信银行、浙商银行、招商银行等11家。
首尾比较来看,上市银行间人均薪酬分化依然较大。去年人均薪酬最高的江苏银行(60.74万元)较人均薪酬最低的西安银行(31.38万元)高出近30万元。2022年度,人均薪酬最高和最低分别为中信银行(63.40万元)、常熟银行(29.67万元),二者相差一倍有余。
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,充电桩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。全球范围内,各国政府都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,并加大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。据统计,2021年12月,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07,606辆,同比增长58.8%,环比增长25.8%。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,495,388辆,同比增长108%,这是自2012年以来最高的年增长率。
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市场规模大约为62.03亿美元,预计2030年将达到179.2亿美元配资杠杆十倍,2024-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(CAGR)为15.7%。
Powered by 股票融资业务_炒股融资门槛_股票融资比例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